原创 兰藉文化 红楼梦研究
夜何其
贾府的大丫头都帮着主子平衡人际关系。最明显的是平儿,要不是她帮着凤姐扑火,凤姐的人际关系会更紧张。还有袭人,这边贾宝玉冷言冷语得罪了人,那边袭人忙不迭赔不是。
乍一看,在平衡人际关系方面,鸳鸯不如平儿,甚至不如袭人。其实,只是她们的主子性格不同,凤姐做事张扬,不留情面;贾宝玉专心谈情,不问世务,平儿、袭人只好挺身而出帮着主子扑火。贾母老辣深沉,不动声色,她跟鸳鸯唱双簧,我们要留意才能看出来。
一
先看四十回。
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,一行人来到薛宝钗屋里,看到薛宝钗屋里“雪洞一般,一色玩器全无”,贾母过意不去,说她有几样好东西,一个石头盆景,一架纱桌屏,一个墨烟冻石鼎,一个水墨字画白绫帐子,让鸳鸯去找了来,送给薛宝钗摆设。
“这个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,还得慢慢找去,明儿再拿去也罢了。”
鸳鸯说的,是实话。贾母的东西太多,她不可能记清每件东西的具体位置。
但是也不尽然。贾母手下丫环众多,鸳鸯可以让某个大丫头领着几个丫头婆子去找,确定这几样东西在东楼的大板箱里,就不会太难找。
鸳鸯推到明天,一是,这事本来不急,没必要立即翻箱倒柜去找。二是,这是贾母仓促做的决定,仓促做的决定有很大随意性,过后很可能后悔。
比如说,贾母晚上回去,突然想起,那几样东西给某个王公大臣家送礼不错。又想起孙女们都在跟前,还没给孙女们一样呢!已经把东西给薛宝钗送过去,后悔也晚了,没送过去,就还有挽回的余地,比如说另挑几样东西送给薛宝钗。
拖延这一天,既给贾母留下回旋的余地,也给薛宝钗留下回旋的余地。宝钗可以考虑这几样摆设,她要还是不要,如果她不要,怎样得体地拒绝。
贾母是个聪明老太太,听了鸳鸯的话,就说道:
“明日后日都使得,只别忘了。”
“从太太起,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,他现敢驳回。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。”
老太太只听鸳鸯的话,是鸳鸯驳她的回,不是抗命不遵,而是帮她权衡利弊。
贾母明白这个道理。
二
四十回,还有一个细节,鸳鸯和凤姐、李纨吃了饭,鸳鸯见还剩下很多菜,就分配给各房的丫头们吃。
看起来这是鸳鸯在安排送菜,其实是她代替贾母安排。
这菜,代表着一种荣誉。
跟皇帝赏赐后妃臣子物品一样。
清宫档案里,皇帝赏赐给后妃的每一样东西,上至金银珠宝,下至一碗菜,一只水果,无不留有记录。后世之人想了解一个妃子是否受宠,看她得到的赏赐就知道个大概。
贾府里也是如此。
鸳鸯首先让人给平儿送两碗菜,然后是素云、袭人。这三人分别是凤姐、李纨、宝玉的大丫头。这三个主子,不是在鸳鸯跟前,就是受贾母宠爱。
凤姐说平儿吃了饭,鸳鸯仍然让人送去。鸳鸯说:
“他不吃了,喂你们的猫。”
贾府里的奴仆们惯于察颜观色,如果鸳鸯送菜,没送给平儿,这些奴仆会想,为什么袭人都有的菜,平儿没有?是不是老太太对平儿有意见了?如果又有两次贾母屋里送东西,恰好平儿不需要,又没给平儿,那些奴仆们就会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正确。他们见了平儿,就不像以前那样笑脸相迎了,平儿吩咐他们做事,他们拖拖拉拉,爱做不做。
所以,宁可倒了喂猫,鸳鸯也要让人给平儿送两碗菜去,这是维护平儿与凤姐的威严与地位。
三
差不多情况的,还有第七十五回。
尤氏在贾母屋里吃饭,碗里是普通的白粳饭,旁边伺候添饭的仆人手里端着一碗下人吃的米饭。
经过贾母询问,才知道,贾母吃的米饭已经没有了,仆人就拿了碗下人的米饭预备给尤氏添饭。